中原港务 借道出海 挺进“深蓝”
添加时间:2013-2-8    

金戈铁马势纵横

———央企国企助推莆田跨越发展系列报道 港铁联运篇

中原港务

借道出海 挺进“深蓝”

转载自《湄洲日报》: 2013-2-5 8338期  B2B3版 特刊

 

在江西,“借道出海”、挺进“深蓝”早已成了江西人的一句时髦话,更是说到心坎里的实在话。和300多万莆田人民一样,江西把“向莆铁路”也看作是生命线、发展线,倾全力建设,意在通过这条大动脉把海西作为自己发展的依托,让水泥、钢铁等丰富的产品资源利用连接海西的大通道销往海内外,又利用莆田优良港口运进发展所需的大宗物资。

如果说向莆铁路是一把利箭,那么港口就是弯弓射箭的支点,港铁联运的战略梦想要想完美实现,除了依托向莆铁路这一出海通道,还必须建设优质的出海港口。

于是,闽赣两省海西港口合作项目应运而生,而历史性机遇也把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这家原本默默专注于液态化工品仓储物流的港口公司推上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它不仅成为江西在闽建设的第一个港口码头工程项目,也标志两省港口合作跨出实质性步伐。

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在湄洲湾港秀屿港区秀屿作业区占地面积442 亩,其中陆域土地176 亩、填海海域266 亩,另有港池用海235 亩,拥有岸线1043 。目前已建有3 千吨级石化码头1 座,化工储罐11 个,库容1.75 万立方米,两个装车台及卸油管线等,拥有酮类等52 个危化品种的仓储、批发经营资质,同时也是我市目前唯一取得建设大型成品油基地的港口公司。

2010 11 月,闽赣两省签订港口经济合作协议,由江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与福建省煤田地质局、莆田市三江石化实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重组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增加投资,实施项目扩建工程,在湄洲湾港构建江西乃至中部内陆省份海西液态化工品进出口基地。项目一期包括护岸及陆域形成工程、5 万吨级化工码头、10 万立方米成品油罐、3.95 万立方米化工罐及配套设施,计划2013 年建成。

据介绍,江西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统筹协调江西省内铁路建设,包括合资建设国家铁路和独资建设省内地方支线铁路及物流、房地产开发、咨询及多元化发展等,为江西省六大省级投融资公司之一。目前,集团注册资金23.14 亿元,总资产达150 亿元,占中原港务公司股比为56%

而今,站在湄洲湾港秀屿作业区内的福建中原港务项目建设现场,已经看不到大型机械挖掘机和运土车来回穿梭忙着填海,因为项目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护岸及陆域形成工程目前已完成。

“向莆铁路开通在即,位于湄洲湾港的中原港务公司原有3000 吨级码头及1.75 万立方的化工库容,已难以适应石化船舶日益大型化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湄洲湾石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江西省化工品进出口的需要。”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说。

据介绍,当年江西省为了打开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和原材料的输送通道,迫切需要找到最佳出海口。经过多方比较发现,走九江路线不仅会遇到汛期,而且还受制于南京长江大桥的高度不得不自降吨位和运输量。而江西进口铁矿石从湄洲湾港经向莆铁路运输,比从其他港口运输,每吨可节约运费10 元以上。如果把2009 年江西南昌、新余、萍乡三大钢厂进口矿石量的50%转移到湄洲湾港经向莆线运输,可节约运输成本2 亿多元。进口能源的运输成本同样会大大降低。

“正是看中向莆铁路建设将带来的发展机遇,公司自完成股权重组后,决定增加投资,实施项目扩建、新建工程。”该负责人介绍道,该工程项目总投资约6 亿元,最终将建成30 万立方米成品油罐、7.55 万立方米化工品罐以及与之配套5 万吨级、1万吨级石化码头各1 座和铁路专用线。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地促进闽赣两省港口资源和腹地资源的优势对接,促进两省经贸合作,互利共赢。

据了解,“十二五”是湄洲湾港口大发展、大建设、大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市将重点连片开发罗屿、东吴、肖厝、莆头等作业区港口工程,力争到2015 年,建成20 5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主体工程,新增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双过两亿吨,从而确立湄洲湾在东南沿海的主枢纽港地位。

上一篇:集团公司组织召开护岸及陆域形成工程交工验收会
下一篇:8号泊位疏浚(炸礁)工程顺利完工